2025/11/19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晶质赤铁矿和磁赤铁矿
11月19日消息,据《Science Advances》报道称,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山东大学、云南大学,通过分析嫦娥六号返回的月球南极—艾肯(SPA)盆地月壤样品,首次发现了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为月球表面存在强氧化性物质提供了直接的样品证据。这一发现改变了传统认知中月球表面处于极端还原环境的观点,为破解月球表面磁异常与大型撞击事件的成因提供了关键线索。氧化还原作用
查看详情
2025/11/11
科学家研制出光电转换效率超27%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11月11日消息,根据中国科学院官网信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其光电转换效率已从最初的3.8%提升至超过26%,但与理论极限效率仍存在一定差距。制备高质量钙钛矿半导体薄膜是实现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关键要素。甲基氯化铵(MACl)因能同时降低钙钛矿成核势垒并促进晶体高质量生长,被广泛作为钙钛矿薄膜生长的辅助材料。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游经碧团队发现,基于MACl制备
查看详情
2025/11/08
AI“读心术”更进一步——“心智字幕”再现脑中画面
人工智能(AI)“读心术”可通过读取大脑活动,“看懂”人脑中的画面——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如今却离现实更进一步。日本NTT通信科学实验室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心智字幕”的新技术,能利用AI模型,根据受试者大脑活动生成其所见或脑中想象画面的文字描述,准确度非常高。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活动探测方法。这一技术不仅揭示了人脑如何在语言形成前表征外部世界
查看详情
2025/11/06
无需电子元件、马达或计算指令 空气驱动的“无脑”机器人问世
由英国牛津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全新的软体机器人,它们无需电子元件、马达或计算机,仅靠空气压力就能运作。研究显示,这种“无脑”机器人并不依赖中央控制系统或程序指令,而是通过自身结构与外界的物理作用实现运动与协调。相关研究5日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单向跳跃机器人运动开始时的快照。它的前肢同步运动,仅需施加恒定的气压,无需控制即可启动跳跃运动。图片来源:英国牛津大学这一成果为发展具身智能开辟
查看详情
2025/11/05
可注射天线为医疗植入物安全供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可注射天线,仅沙粒大小,能够为植入人体深部组织的医疗器件,如心脏病患者的起搏器、癫痫或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调节器等提供无线电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天线与传播学报》10月刊。植入大脑深部的微型磁电天线,可从外部低频磁场中获取电能。图片来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表示,这种微型天线无需电池,可通过针头植入体内,从而避免大型外科手术,是实现深部组织植入器
查看详情
2025/11/04
从阳澄湖无人车到昆山机器人工厂,科技如何重构11·11“收快递”体验?
“以前员工抱着蟹箱往车上扛,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现在打包好的大闸蟹顺着滑道直接进无人车,效率翻了三倍!”苏州阳澄湖旁,一家头部大闸蟹商家负责人赵若伊指着穿梭的白色车辆对记者说。双11大促前夕,记者辗转苏州、上海、昆山多地,从阳澄湖的蟹塘边到智能物流园的机器人车间,亲身感受科技为物流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无人车与冷链车守护“第一口鲜”清晨的阳澄湖薄雾未散,蟹农们刚将裹着水珠的大闸蟹装入保温箱,三台
查看详情
2025/10/29
中科天机开放气象历史数据集 商业气象服务进入“实时+历史数据”新模式
我国商业气象服务领域迎来又一重要突破。10月29日记者获悉,中科曙光旗下中科天机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天机”)宣布,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近三年的中国区域公里级高分辨率气象历史融合数据集。此举被视为继今年9月启动数据共享计划后,中科天机在气象数据资源开放方面的又一关键落子,标志着商业气象服务初步构建起“实时数据+历史数据”互补驱动的服务新模式。此次开放的高分辨率气象历史数据集,并非单一气象模式输出
查看详情
2025/10/28
新型人工神经元能用于AI研发
俄罗斯萨拉托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国立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人工神经元,这项成果可用于人工智能(AI)的研发、神经修复,以及对人脑的基础研究。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这种新型人工神经元是FitzHugh-Nagumo型类神经元活动电子发生器。研究人员借鉴之前构建的电路并进行了改进,减少了元件数量,消除重复电路和冗余电源以降低能耗,同时力求保持重要的动态模式,特别是脉冲活动模式。研究人员在运算放大器
查看详情
2025/10/28
人机共处下的生态重塑 “AI+金融”进行时
历经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一直在迎接变化的金融业正在拥抱科技变革——“AI+金融”。在近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外滩年会上,交通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钱斌一连分享了几个数据:按公开信息披露,2024年中国国有大行在科技资金投入超过1200亿元,国有大行科技人员超过10万人。以交行为例,自从2021年把人工智能(AI)作为该行数字化转型的新名片之后,每年科技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