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冲击下教育资源日益集中的全球现象,未来科技与学术联合协会(FTTA)于2022年3月22日召开“区域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圆桌会”,联合来自亚洲、非洲与中南美洲的教育实践者、教师社群与社区学习组织,共同探讨数字教育资源的本地化建设路径,重点聚焦小语种内容生成、教师协作开发机制与开源课程包的跨校共享模式。
此次会议以线上与区域同步座谈的形式举行,参与者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内容设计者、社区教育中心协调人及青年教育志愿者。会议设有三个主题单元:“区域教学语境中的内容再设计”、“开源课程包的开发与共享机制”、“教育协作如何融入日常教学流程”,强调“实用性”“适配性”和“协作性”三大原则。
小语种翻译与教学场景重构并重
多位与会教师指出,在疫情期间,许多数字教育内容虽然形式丰富,但语言门槛高、文化不适配,导致边缘地区学生难以真正参与。来自非洲法语区的一位教育协调人表示:“即便有网络,我们也常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材料——不是语言问题,就是例子离学生生活太远。”
为回应这一挑战,FTTA发起“本地语教育微课共译计划”,鼓励教师将教学材料简化翻译为本地语言,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进行内容调整。多个小语种地区教师在会上展示了他们用社区故事重构科学实验背景、用日常生活绘图教分数概念的教学案例,反响热烈。
教师共建机制推动教学内容灵活流动
FTTA介绍了正在推广的“区域共建课件计划”,鼓励教师以学科小组形式,每月共创1至2套课件包,包含讲解稿、练习题、教学建议和本地化扩展任务卡。这些内容通过FTTA资源平台上传后,可供其他地区下载并二次改编,形成灵活的课程拼装结构。
来自东南亚的教师网络分享了他们“协作教案周”的经验:每位教师贡献一个教学环节,由其他教师补充配图、活动建议与例题,最终拼接为完整课时方案。该模式已在8个学校试行,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效率与内容更新能力。
开源课程包建设推动跨校协作
圆桌会另一项重点成果是各方达成共识:推动“低门槛开源课程包”的开发与轮流共建机制。FTTA将协调各区域教师社群,每季度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如“气候与生活”、“家庭经济入门”),组建共建团队,生成结构清晰、使用灵活的课程包供公立学校、社区学习中心与家庭学校使用。
该机制已在拉美地区小规模试点,课程包设计以“模块化—在地化—多语种”为原则,教师可按需抽取内容、自由组合教学顺序,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内容反馈与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