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科技在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力与普通公众对科学认知参与的局限,未来科技与学术联合协会(FTTA)于2018年启动“科研素养公民计划”,联合来自20多个国家的学校、社区组织和青年科学传播者,推动基础科研知识走进更广泛的社会人群,增强公众对科技议题的理解与参与。
该计划以“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看懂、问出、使用一项科学知识”为目标,围绕科学传播本地化、学习资源通俗化、公众参与制度化三个维度开展系列实践项目。首阶段覆盖亚洲、东欧、非洲与中南美洲若干中小城市与乡镇地区,重点群体包括中学教师、家庭照护者、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团体。
在非洲的乌干达,FTTA与地方电台合作开设“科学一分钟”栏目,主播每日用本地语言讲解一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原理,如“雨水为何酸性”“为啥金属会发热”等,并鼓励听众来电提问,形成互动。该节目开播3个月即覆盖10万听众,被多个学校纳入课外科学学习资料。
在南亚的偏远村落,FTTA推动社区卫生组织开展“理解疫苗”讨论会,设计图卡与音频材料,向没有科学背景的家庭解释疫苗背后的生物逻辑、风险管理和群体免疫概念。当地妇女小组积极参与,现场提问踊跃,并提出自己对医疗服务系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出关于“科学解释权”在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讨论。
FTTA同步建设“科研素养工具包”共享平台,集成“图解科学新闻”“学生式实验操作卡”“科学知识问题词典”等内容,供教师和青年传播者免费使用。所有内容支持多语种版本,由地区合作者协同维护。
下一阶段,FTTA将重点推动“公民科学观察项目”的嵌入,如空气质量自测、饮用水简测、微生物生活日志等,以公众参与式科研的方式让科学真正“可见”“可用”“可感”。协会表示,科技不应是少数人掌握的工具,而应是多数人理解和信任的语言,这是科研融入社会最基本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