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基础科研与教育工具的本地化适配与低门槛共享,未来科技与学术联合协会(FTTA)于2017年启动“科技工具共创实践计划”,联合来自东欧、南亚、北非及拉美等地区的学校、实验室与青年技术团队,共同开发“可构建、可教学、可复用”的实用型科技工具。
该计划旨在通过“共创—使用—反馈”的循环机制,推动基础实验设备从高门槛采购走向开放协作与区域再设计。FTTA强调,科学工具不应是“被交付的标准产品”,而应是“被共建的学习载体”,支持教学、研究与社区应用三重目标。
教师与学生参与本地工具共建
今年春季,FTTA在东非组织“教学工具共创工作坊”,吸引来自六国的教师和工程实践者协作开发“简易温湿度监测装置”。参与者需在48小时内使用本地材料(如塑料瓶、木板、回收电路件)完成设计、组装与测试。
学生试用结果表明,该装置在多个学校表现稳定,操作简便。后续版本被翻译为三种本地语言并上传FTTA资源平台,供更多地区教师下载使用。
在中亚,FTTA推动“青年共创小组”将原始酸碱度检测装置优化为更适合初中课堂的多色反应组件。项目由学生主导设计,教师提供技术引导,形成“从学习者出发”的工具改造范式。
工具集成教学与课程模块设计
FTTA配合项目推出“工具即课程”模块,协助教师将工具开发、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融合进课堂。南亚一所学校将“简易雨量计”融入气候与农业课程,学生记录降水量并制作趋势图,形成社区气象简报。
FTTA同步组织“教学现场反馈月”,鼓励教师上传使用视频、图片与建议,建立横向交流机制。例如,关于LED节能教学装置的讨论板块,短短两周内收集到来自4国18条实用反馈,推动工具再次优化。
平台开放与版本演进机制
为促进工具传播,FTTA设立“科技工具共享区”,支持上传、修改、翻译与互评。截至目前,平台已收录超70项工具方案,覆盖环境监测、电学实验、数据可视化初阶、生态模拟等主题。
每个工具附操作图示、材料清单、任务卡与教师建议,适配不同语言与课程结构。平台采用“版本叠加”机制,记录各地改造路径,鼓励基于原型的多样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