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发布

新闻与发布

FTTA举办“未来科研协作模式圆桌会议”,探索全球科研合作新路径

发表日期:2017/09/22

未来科技与学术联合协会(FTTA)成功举办“未来科研协作模式圆桌会议”,邀请个国家的科研机构代表、青年研究人员、教育协调人及社会创新实践者,围绕“科研合作如何更开放、更可持续、更具在地性”展开深入交流。

此次会议聚焦当前科研协作面临的关键问题,如结构不灵活、资源分布不均、协作语言壁垒等,探讨如何通过机制重构与经验共享,推动更具包容性与操作性的合作模式。会议采用工作坊、案例讨论与共识共建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实用性与横向学习。

多地实践案例激发共识

会议中,多组合作团队分享了各自的项目经验。例如,一个来自波兰、印度和埃及的青年小组展示了他们如何合作开发“低成本土壤湿度感应器”。三地团队在各自环境下测试与调整设计,最终形成可重复部署的实用模型。

另一组由哥伦比亚、越南和南非教育研究者组成的团队介绍了跨校“科学课程本地化”项目。他们使用音频、简易问卷和协作模板,在不同国家的8所学校同时推动课程设计,兼顾本地文化差异与基本教学目标。

案例普遍显示,小规模、基于信任的合作机制更容易落地,也更能激发各方积极性。与会者普遍认为,未来科研合作应更加重视“协作能力的平权”,而非单纯依赖资源主导单位牵引。

轻结构协作模型初步提出

在集中共识环节中,FTTA提出“轻结构科研协作模型”的四项核心原则:

1. 周期短、任务清晰:每轮协作控制在3至6个月,聚焦可交付成果;

2. 工具简便、语言多样:使用低带宽工具与非英语表达(图解、视频、母语笔记);

3. 资源互补、角色平等:各方均为资源提供者,共同决定项目走向;

4. 社区反馈、结果透明:强调成果回馈本地社区,并可由他人复用。

此模型并非固定流程,而是灵活的参考工具,供各地团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使用。FTTA将整理此次会议讨论内容,并整合各地试点经验,形成“协作设计建议集”对外开放发布。

平台与支持机制同步启动

为推动模型在更广泛范围内试用,FTTA宣布启动两项配套机制:

1.“科研协作孵化日”:每季度组织一次,全球团队可提交协作提案,由协会协调资源对接;

2.“项目互助空间”平台:提供协作模板、阶段展示区、问题解答板块,鼓励项目间的横向学习与支持。

这两项机制面向各类型科研人员开放,特别鼓励来自资源有限环境的青年研究者参与,降低合作门槛。

一位来自拉美的参会者表示:“我们不缺主题,也不缺动力,我们缺的是一个可以‘一起动手’的机制。这次会议让人看到小团队也能发起真正的科研合作。”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