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逐步融入教育、社区治理与日常生活,基础数据理解能力成为新时代公民必备素养之一。为此,未来科技与学术联合协会(FTTA)于2014年正式发起“基础数据素养教育计划”,联合多国地区教育机构、青年组织与教师社群,共同开展以数据理解、可视表达与实践应用为核心的一系列教学试点与公开活动。
该计划以“贴近现实、简化方法、跨学科合作”为指导原则,旨在为中学及初级大学阶段的学生提供入门级的数据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本地生活议题中主动运用数据工具,提升其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首批试点地区覆盖南亚、东欧、北非和南美多个中小城市,项目共设有三类模块:课堂教学支持、课外实践活动与青年数据展示周。
在课堂教学方面,FTTA组织成员学校共同开发了适用于低带宽、简易终端环境的数据技能入门课件包,包括表格整理、趋势图绘制、数据描述语言训练等内容。教学材料结合了气候数据、交通记录、食品价格波动、学校图书使用情况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集,便于教师灵活引导学生完成观察—处理—讨论的全过程。
在课外实践方面,FTTA协助组织“数据小调查”活动,由学生自选主题、设计问卷、开展数据收集与简要分析。为确保操作简便,协会提供纸质模板、电子表单指南及手机拍照记录建议等多种工具,适配不同技术水平和设施条件的学校环境。学生项目涵盖校园照明使用频率、教师交通方式分布、周边街区垃圾清运时间与投诉记录等微型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协助学生整理结论并尝试向校方或社区分享成果。
为了展示青年视角下的数据表达能力,FTTA于9月在4个试点国家同步举办“青年数据可视化展示周”,采用线上图文展板与线下教室分享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技能与现实问题链接,鼓励表达与反思。展示作品不以专业性为评判标准,更注重数据思维背后的社会观察与行动想象。
一位参与项目的乌克兰高中教师表示:“学生通过一次次看似简单的数据记录,逐渐意识到很多问题不是‘凭印象’,而是‘可衡量’、‘可解释’的。这种体验非常直观,改变了他们对‘数字’的看法。”
FTTA指出,推动数据素养教育的关键不是追求技术深度,而是构建“理解数据为何重要—知道数据如何工作—学会用数据表达观点”的学习路径。这一过程应是开放的、渐进的、与社区现实紧密相连的。
接下来,协会将继续扩展课件内容、翻译语种与教师共备机制,并在部分地区组织“教师数据教学交流营”,支持更多一线教师参与内容打磨与区域经验共享。协会同时鼓励各合作学校将“数据任务”常态化,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计划,推动数据素养从“课外项目”走向“教学常规”。
通过这一计划,FTTA希望在数字时代的教育生态中,为青年人打下一个“看懂世界、表达观点、参与行动”的基础,助力构建更有分析力与责任感的下一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