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与学术联合协会在本年度11月20日于中国香港召开了首场“未来科技协同发展圆桌会议”,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代表、高等教育工作者以及青年学者参与会议。作为协会正式设立后的首次国际性集体交流,此次会议在务实气氛中展开,围绕组织建设、协同愿景及初步议题设定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各方普遍认同,当前全球科研合作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制度差异、资源分布不均与沟通壁垒等,同时也正迎来合作深化、学科融合与全球议题加速交汇的新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个具备协调能力、尊重多元差异且致力于协同创新的跨国平台,具有实际而迫切的意义。
会议首先介绍了FTAA设立背景与基本构想。协会提出将以非营利、非政府、开放协作为原则,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强调以合作机制为载体,推动区域间、机构间以及代际间的协同研究与知识共享。相关构想在会议现场获得广泛关注,部分代表在交流中进一步提出设立专题小组、区域联系人、常态化互动机制等建议,为组织架构完善提供了现实参考。
围绕“如何展开务实合作”这一核心问题,会议设置了专题圆桌环节。在材料科学、教育技术与环境工程三个方向上,多位代表基于各自实践分享了经验、需求与潜在合作路径。其中,在教育技术方面,有代表指出现阶段多个国家高校正在面临数字化教学转型与师资国际化的双重压力,而通过FTAA搭建区域协同试点,不仅有助于资源统筹,也能够带动青年学者的流动与成长。在材料与环境领域,部分机构则提出,希望能通过协会建立长期、可追踪的小型合作机制,在关键领域逐步积累信任。
会议还就FTAA的内部治理提出建议。多数与会代表倾向于设立一个多中心协调机制,而非单一集中的组织架构,以避免行政冗余并提升回应效率。在人才机制方面,会议充分肯定了设立青年支持机制的重要性,并建议为青年学者参与平台治理提供制度空间。
交流中也不乏对挑战的反思。代表们坦率指出,初期合作最大难点或将来自协作流程不一致与成果分配不明确。对此,与会者普遍支持“边建设、边试点”的方式,即在小范围试行基础合作流程,并根据运行反馈持续修正。
会议结束前,协会秘书处整理了各方建议与讨论内容,并提出初步响应方案。未来一阶段,协会将重点推动两个方向: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包括设立联系组、推进成员登记与基本议题小组设立;二是启动试点协作,包括围绕教育合作与材料工程推进若干小型跨境对接项目,测试信息交互与流程配合情况。
本次圆桌会议体现出参与各方在协作愿景上的高度重合,也展现出对现实挑战的清醒认知。尽管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会议已在基本组织认同、合作重点确认与信任机制建立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协会下一阶段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未来科技与学术联合协会将在会议成果的推动下,持续探索适用于多边合作的新型组织模型,力求以务实路径推动全球科研生态向更具包容性与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编辑:秘书处